(資料圖片)
脫下護士服,走上舞臺,感受“春色如許”的《牡丹亭》。今日,在昆壇享有“百變刀馬”美譽的昆劇表演藝術家谷好好攜上海昆劇團演員張颋、倪徐浩、張莉、趙文英、譚笑來到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為未來的“白衣天使”開講了一堂特別的藝術課。她以自己學戲經歷為引,分享了她堅守昆劇,傳承推廣昆曲的故事,帶領大家在這個晚春午后一同走進昆曲的世界,領略昆曲藝術的滿園春色。
據悉,這也是2023年健醫衛校“美育大講堂”的首場活動,約150名學生現場聆聽了講座,而其他在校師生則通過線上直播共赴這場絕美的昆曲之旅。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名作《牡丹亭》幾乎成為昆曲的代名詞——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艷冠群芳,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谷好好老師引用這句《牡丹亭·游園》里的經典臺詞為主題,鋪展了一堂滿滿正能量的美育大講堂。
“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自誕生起,昆曲便嵌在谷好好的生命里。她13歲學藝,始終堅守在舞臺上,40歲轉型,作為院團領導,通過“昆曲學館”等傳承方式,不遺余力培養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才成長,為上海昆劇的后幾十年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為能讓更多潛在觀眾走進劇場,她帶領上海昆劇團的演員多番走入學校,融入課堂,用戲曲之美感染年輕人。雖然學校的講堂條件條件不比舞臺,但今天的講座結合表演,演員們全情全力地投入每一次表演,抓住這難得的一期一會。
講座中時時穿插的表演和互動環節更是把現場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谷好好老師從“抬頭挺胸”說起,讓同學在體驗戲曲的過程不僅感受昆曲藝術之美,更能帶來精氣神的改變!而上海昆劇團各位昆曲演員現場表演的昆劇名段《牡丹亭·驚夢》、《西游記·借扇》和互動教學,讓同學得以一睹擁有600多年歷史的百戲之祖的魅力。
幼兒園大班時就學習過越劇的朱羽卻是第一次聽昆曲,和明亮的越劇唱腔不同,水磨腔更為雅致,讓她神往。作為未來的醫護工作者,谷好好那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帶給她很深感觸:“我們和演員其實很相似,都需要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要經過漫長的磨練。”但一招出手,必須準確、到位,來不得絲毫差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病患,危機時刻要和死神賽跑。”
孫宇誠被演員邀請上臺學走臺,在傳統觀念里,男生學護理不常見,最初報考他也有幾分猶豫,是當醫生的嬢嬢給了他勇氣。疫情特殊時期,他看到成千上萬醫護工作者奔赴抗疫一線,讓他為自己的選擇多了一份自豪,也多了一份責任。可能大家想象中“白衣天使”都是女孩,其實醫護崗位不分男女,因為護理工作很考驗體力,男生的優勢也很明顯。這是孫宇誠第一次看昆曲表演,“以前在書里讀到過昆曲的《桃花扇》,對這個劇種充滿想象,現場看比現象更美。”
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也是衛生學校開展“美育大講堂”的初衷。校黨總支書記錢艷在活動最后所說的,“學校之所以打造‘美育大講堂’就是旨在將時代感和城市感融入每場導賞中,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當今的時代,需要通過美育引導同學們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藝術和文化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