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得年輕人得天下
■格斯特
(資料圖片)
近期,針對淄博燒烤“出圈”現象,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排人員前往淄博調研學習,并指導部分地市文旅局前往淄博學習借鑒。5月,黃山市委副秘書長率隊赴淄博考察調研,相關參與者給本報《長三角周刊》發來了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淄博的火,不到現場永遠想象不到。
5月6日晚,我們前往“淄博趕烤”。我們到達淄博時已是晚上11點,但是在淄博火車站下車的人很多,超乎我們的想象。沒想到燒烤攤前人更多,正味燒烤門前桌子排列得滿滿當當,吃燒烤的人絡繹不絕,天南地北的口音在這兒交匯。
似乎在趕集,又似乎在開Party。好像在這兒沒有那些煩惱的事情,不用考慮明天的活兒,也沒有了工作的壓力、沒有了房貸車貸,沒有了距離。只是一個燒烤的鏈接,一杯啤酒的溫情,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開心的模樣。好像幸福就這樣簡單?;蛘?,幸福就這樣簡單。
正味燒烤有100多張桌子,每張桌子前坐4個人。時間已經不早,大快朵頤依舊,燒烤、啤酒、燒餅……在我們旁邊,一位抱著嬰兒的母親吃得正香。當天已經不排號了,不是拒絕顧客,是實在容納不下,一位難求。還好我們提前一天預訂了位子。忙碌的老板娘一邊直播一邊給我們介紹,每天至少消費到0點之后,從3月份以來一直如是。這家燒烤攤,每天都要把店里的食材用完。
煙火氣、人情味
燒烤那么好吃?其實,前往淄博趕烤或許不僅是為了那份燒烤,更多的是因為那份煙火氣、那份人情味。
說起煙火氣,淄博燒烤成了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帶火了消費,帶火了吃住行游購娛。不僅燒烤很火,周邊的其他消費也很火,夜市璀璨,燈火通明。我們原準備在火車站邊上住宿,沒想到所在的張店區一房難求,只能到一個小時車程以外的臨淄區去住。
接待我們的導游小劉介紹,他原來是做出境游的,沒有想到現在成了地接導游。淄博原來的景點游客都不多,現在卻都是人。就連制作小馬扎、燒烤爐的廠家的生意都被帶火了,表示來不及制作。淄博是網紅打卡地,演唱會、網紅直播地,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已經是0點了,還有漢服的表演在繼續。
小劉說,淄博現在想躺平的人都躺不平了。原來企業下崗的人現在都在燒烤店里服務。他說,“五一”期間,他自己體驗燒烤生活,在一家燒烤店里幫忙,一天端盤子走了3萬多步,口干舌燥,晚上只想躺下。
說人情味,淄博人對外地人很熱情。從下火車到進入燒烤環節,淄博人拼命地向你介紹淄博的好、淄博的轉型、淄博的名片。因為燒烤的熱,本地人吃燒烤似乎不那么方便。小劉說,現在燒烤店聽到本地人口音的人來吃燒烤,都要勸他們請外地人優先。
白天,許多企業、事業單位到街頭發水、發燒餅。對外地的車輛,本地車駕駛員也很有耐心,本地人也不會和外地人別車、搶道,還要給外地車騰出空間,哪怕外地車停得不那么合規。不僅如此,當地的管理也很溫柔。在我們吃燒烤時,一個小攤位擺到了其他物業的地方,城管在現場很溫柔地勸說她退到邊上。沒有爭吵,也聽不到大聲的喧嘩。被勸退的小姑娘也很配合。
淄博燒烤火起來緣起于大學生的感恩。然而當時淄博人請大學生吃燒烤,沒預想到會產生今天的“淄博趕烤”,也不是從功利出發為了今天的“出圈”。但是抓住年輕就抓住了機遇。淄博把握了“年輕”這樣一次機遇,又不斷地開展網絡營銷,不斷形成話題、形成熱點,讓人反復追蹤,而且在互動中發力,在社交中成長,以“沉浸”體驗烙印于各個環節,最終形成了熱點。
淄博燒烤火起來,也不是一天的工夫。曾經薛之謙在淄博也宣傳過燒烤。今天的“火”是建立在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基礎上的,每個人都很珍惜今天淄博的城市形象,對城市發展很上心,對城市明天很期待。希望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長久地火下去。
新賽道、新課題
一趟淄博之行,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思考。對機遇的把握、對年輕的禮贊、對城市的管理、對網絡的熱情等。
對于旅游,淄博的表達也頗有借鑒意義。
淄博燒烤似乎改變了人們對旅游的定義。在那個經濟短缺的時代,人們對旅游的定義在于觀光,在于旅,在于游玩。寄情于山水,游覽于名勝。可以說觀光旅游打開了看中國、看世界的窗口,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然而40多年來,旅游的形式、內容,旅游的方式,甚至對旅游的定義、對旅游的追求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經過3年疫情,人們看重旅游的內涵也不一樣了。比如淄博,到淄博不是因為山川名勝,也不是因為歷史文化。相反,是因為那里的一種現象,帶火了城市的旅游。
繼而社交性、互動性、游客自身的沉浸參與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者成為定義旅游的關鍵一環?;蛘咧皇菫榱艘蛔里埗几耙蛔牵蛘咧粸榱艘槐Х榷s赴一場盛宴,或者只是為了一場燒烤而去體會城市的溫度……人和景區、人和人、人和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融合的場景成為旅游的方式。
淄博的火熱在于抓住了年輕。主動性成為新時期旅游的特征,而不是被動被安排。所以自駕游、背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走紅。
得年輕者得天下,有社交性有未來。這是旅游的新賽道。這也是黃山旅游的新課題。
1979年黃山市開始了現代旅游業發展的探索,“這里是發展旅游的好地方”開啟了對傳統發展方式的否定,引領黃山走上了新的賽道。“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黃山旅游業引領風氣之先,翡翠谷開始了中國農民辦旅游的先河,從對習慣的否定中走出了一條新道路。
40多年過去了,新的賽道上黃山旅游也必然有新的探索?;罩輩^西溪南、歙縣的坡山石潭、黟縣的碧山、休寧的木梨硔等地,也在用一種新的旅游方式歡迎八方來客,外來人與本地人共融,與村莊的共建,豐富了業態、活化了場景,不僅帶動了村莊環境的改善、品質的提升,也帶動了文化的活態傳承和經濟的發展。
許多人甚至從旅游者變成了投資人,從外地人變成新的黃山人,成為鄉村規劃師、旅游推介官,開民宿、辦企業,融入當地生活,自己定義自己的生活。一些村莊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變成了網紅打卡地,展現出更為年輕的姿態。黃山的民宿達到3200余家,成為一種新的旅游形態。今年以來,黃山旅游市場持續回暖,在推進景區門票減免優惠措施的加持下,4月份以來,游客日均接待量環比第一季度增幅近90%,而且限上消費增勢迅猛,過夜游客持續增長。
從當年的觀光旅游到建設徽風皖韻、“醉”美鄉村大黃山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以“黃山松石迎客天下、白墻黛瓦望見鄉愁”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為表,以“商旅居業學研”的現代化高品質服務為里,通過傳統與現代碰撞產生的張力,喚起現代人中國傳統文化記憶,把“大黃山”建設成為唐詩宋詞的煙雨徽州、水墨寫意的秀美黃山。
時間在推進,但變革的精神在繼續。在新的賽道上,要求黃山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溫暖,通過山水年輕化、文化當代化、美食國際化,推動傳統觀光旅游向現代休閑度假旅游升級,從旅游產業向跨界融合的高端服務業延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