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3日晚,揚州東關街“偶”遇木偶小劇場內傳來陣陣歡笑。由揚州木偶研究所帶來的《反彈琵琶》《扇韻》《草裙舞》《女駙馬》《小鳳女》等眾多耳熟能詳的揚州杖頭木偶經典節目逐一亮相,首場演出便吸引了揚州市民及游客近百人觀摩。小劇場融歷史街區旅游資源和木偶傳統文化于一體,不僅促進非遺文化的發展,也提供了“白天觀景、晚上看戲”的全天候旅游體驗,為揚州夜經濟添活力。
現場,《扇韻》突破了傳統的組合操縱為一人操縱表演,運用翻扇、按扇、轉扇等高難度動作,表現了少女撲蝶、戲鳥、翩翩起舞、歌頌生活、贊美自然的喜悅心情;《長綢舞》在優美的《梁祝》旋律下,演員與木偶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舞動中相互傳遞情感,猶如一對相愛的情侶。情中帶舞,舞中帶情,婀娜多姿,優美動人。新奇而嫵媚、清新而舒展;《草裙舞》伴隨著動聽的樂曲,腰肢靈活的小木偶與演員一同扭動身軀、舞動四肢,觀眾可感受到生命的律動與靈感,別具娛樂性與觀賞性;《女駙馬》木偶表演的《女駙馬》移植自同名黃梅戲中的一折,在尊重黃梅戲唱腔的基礎上,結合了京劇表演的身段,加上木偶表演特色的眼睛嘴巴的動態,人偶合一,使得表演更加豐富精彩。
揚州杖頭木偶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揚州市木偶研究所作為保護傳承單位,一直以來在精品創作、人才培養、產業發展、文化交流、公益活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東關街“偶”遇木偶小劇場是揚州針對夜游揚州推出的公益性夜演文旅產品,為市民、游客增添揚州木偶體驗新場所。該項目由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和揚州市個園管理處聯合打造,于7月-8月底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東關街馥園演出,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微信公眾號每周推文將開放部分預約名額。
今年以來,揚州文旅部門深入開展送策劃、送編導、送演出、送講座等“十送”活動,發揮“文藝+”的功能與作用,提升景區配套及保障能力,與個園、何園等景區合力構建“景中看戲,戲中賞景”旅游新業態,充分激活揚州文旅市場整體活力,提升城市品質和游客體驗感、獲得感、滿意度,賦能旅游消費。
(《零距離》記者/胡艷 通訊員/汪瑩 編輯/徐瑋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