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道潔凈通暢,綠樹掩映繁花盛開,房前屋后整潔有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保灘街道周集村徐徐展開。近年來,周集村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發展深度融合推進,不斷刷新人居環境“顏值”,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該村也成功入選第十一批次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名單。
培育特色產業 提高農民收入 建設活力鄉村
培育“黑色”特色生態農業。周集村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廣種植養殖黑葡萄、黑豆、黑花生、黑芝麻、黑玉米、黑雞,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幼苗,全程幫助村民種植、養殖,產品成熟之后再進行收購,以此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2022年實現村民人均年收入23803元。漣水萬家福家庭農場榮獲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江蘇省優秀家庭農場、淮安市名牌產品、2星鄉村旅游區等多項榮譽。其中葡萄園種植面積約120 畝,2022年畝產約6000斤,畝均收入約4.8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吸引鄉賢回鄉發展加工制造業。周集村的工業生產經歷了從粗放型到環保節約型的轉變,為解決當地剩余勞力,該村招引鄉賢回村帶領群眾致富。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工業總產值、利稅成倍增長。該村工業園區現有企業42家,解決周邊就業1069人。發展制造業給村集體經濟帶來豐厚的收入,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67.32萬元。
開發特色“生態+旅游”服務業。一期總投資2000萬元的“童話森林”農旅項目,開發動物王國、森林樂園、沙灘車、彩虹滑道、叢林穿越、昆蟲館6個大項和森林樂園中的6個子項目。2022年吸引游客10000余人次,為當地帶來就業崗位30余個,為村集體增收16萬元。此外童話森林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宣傳已形成良好口碑,在抖音平臺中童話森林熱銷指數3203萬,為鄉村建設帶來活力。
改善生態環境 完善設施配套 建設宜居鄉村
保留自然田園風光。周集村注重保護現狀河道水體的生態環境,配置豐富的駁岸形式與綠化植物種類;加大村莊周圍空地、路邊水旁及農田林網化建設,形成完整的綠化景觀環境;保護傳統鄉土田園風貌,維護農業景觀的整闊開放。結合童話森林文旅項目,塑造生態優良的美麗鄉村形象,提升村莊人居環境。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近年來,周集村新安裝了太陽能路燈150盞,新建、改造村內道路8500平方米,拆除破敗建筑500余處,改廁325戶,生態型公共停車場、垃圾分類亭、污水處理站、三類水沖式公共廁所等設施齊全,水電、通信入戶率達100%。
塑造特色風貌 彰顯特色文化 建設特色鄉村
塑造特色農耕記憶。周集村中心路旁建有農耕記憶園,展示牛拉平車、石磨、石碓、獨輪車、脫粒機等農耕映像。農耕記憶園不僅弘揚了中華傳統農耕文化,展現了農村的鄉土情結,也是村民平時休閑娛樂、飯后散步的好去處。
弘揚傳承紅色文化。周集村也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弘揚紅色文化,瞻仰先烈風采,教育激勵后人愛國擁軍,周集村打造了孟繁志廣場、老紅軍墓和紅色文化長廊等,讓紅色文化在周集折射出新的時代意義。
加強鄉村治理 培育文明鄉風 建設和諧鄉村
民主協商助推鄉村治理。周集村村委積極踐行“五個民主”,通過民事民提、民決、民辦、民議和民評確保治理有效。村委干部積極作為,在治理中注重村民意愿調查和意見搜集,并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充分重視民意開展意見收集,經常入戶訪談調查,村民對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滿意率100%,村中能人巧匠踴躍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
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該村運用村規民約積分制治理模式、道德評議制度、紅白理事制度等方式,每年開展文化、體育、休閑等各類活動12次,積分兌換獎品60人次。通過廣泛宣傳、文明祭祀倡議、“兩庭三好”評優等活動,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新觀念、新風尚,讓每位群眾都爭做移風易俗的宣傳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