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街道地處黃浦區腹部,是典型的老城廂區域之一。如何讓“都市里的江南”在小空間里煥發出最大的活力?豫園街道這樣做——
黃浦區綠化面積本身就相對較少,休憩空間匱乏一直是老城廂面臨的幾大困境之一。豫園街道同樣如此。尤其是在學院路、光啟路周邊,老舊小區多、公共空間小;老年人口多、休閑去處少。怎樣在犄角旮旯里再做加法?今年2月,豫園街道社區管理辦帶著問題進社區,先后走訪了豫園小區、復興小區和四新小區,聆聽社情民意、勘察巷弄實況,最終選定了將學院路135號門前的綠化帶升級改造成“口袋花園”的施工方案。經過一個月的施工建設,“口袋公園1.0版”正式竣工。花園的建成不僅帶來了初春里的第一抹綠色,也成為周邊居民乘蔭納涼、漫步休閑的不二去處。在花園背面,街道將老舊的非機動車棚換新升級,充分滿足單元樓居民日常停放需要。
(資料圖)
6月份,豫園街道將廉政文化元素融入“口袋公園”,進一步將口袋公園打造為基層廉政文化宣傳陣地。
在花園左側,建有兩扇拱形門,取名“清廉門”,兩邊分別掛牌“可愛里”“和諧園”,融入可愛里弄堂元素;在拱形門上懸掛代表四新“風鈴”精神的風鈴,寓意吹好“廉潔風”;延伸到主題墻的花園小徑取名“清廉小徑”,兩旁設置草叢廉政廣告牌。穿過清廉門,沐浴廉潔風,走過“清廉小徑”,到達“一鷺青蓮”主題墻,寓意“一路清廉”。
在花園右側,圍繞“一鷺青蓮”廉政主題墻展開,墻體正面是“一鷺青蓮”墻繪,整面墻湖水藍底色;底部荷花環繞,荷花上休憩一只鷺鷥,彩繪主題“一鷺青蓮”寓意“一路清廉”。墻體背面是“廉政文化墻”,左側豎標題“廉政文化墻”,右側分四塊,設計制作成櫥窗,內容可根據相關工作定期更換。
周邊墻面彩繪部分分別是“風鈴精神”墻繪和“廉潔常青樹”創意彩繪。“風鈴精神”墻繪:在口袋公園旁的墻面上,結合電表箱、電線以及窗戶,通過形象的畫面展現蔡阿婆和小嵐的故事。雖然“可愛里”弄堂舊改征收了,蔡阿婆和小嵐的故事也進入了新階段,但老幫小、小護老的“風鈴精神”廣為人知,通過墻繪使得“風鈴精神”得到推廣和延續。“廉潔常青樹”創意彩繪:此部分創意彩繪以“一鷺青蓮”墻繪前方的一棵樹為靈感,在旁邊光啟路 135 號“廂鄰院”的一面墻上進行創意彩繪,一位辛勤的園丁為樹木辛勤澆水,與周邊樹木形成“虛實結合”的情景,寓意為“為民之德根深,廉潔之樹常青”。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文明創建的重要基礎。為扮靚社區“顏值”,前段時間,四新居民區黨總支組織20名社區志愿者在光啟路135號口袋公園進行“共繪美好社區”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黨建引領,促進居民自治,并為社區增添文明底色。
活動當天,社區志愿者們早早來到現場,他們全副武裝,戴好手套、穿好圍裙,準備進行繪畫工作。“你負責紅色,你負責綠色,我負責藍色......”一位阿姨志愿者挺身而出,起到了“臨時指揮”作用,她將志愿者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顏色,如紅色、綠色和藍色等。這種分工安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志愿者們在指揮下開始繪畫工作。他們用大膽的刷法和豐富的顏色,給口袋公園的柵欄進行彩繪。紅色、綠色、藍色等鮮艷的色彩融入到了口袋公園的每個角落,為整個社區增添了活力和藝術氛圍。經過辛勤努力,原本單調的柵欄變得生動起來,一位路過的小朋友大喊:媽媽快看,這里的柵欄像彩色琴鍵一樣漂亮!
此次活動不僅讓社區變得更加美麗,同時也增強了居民之間的聯系和團結。通過黨建引領,讓居民們在自治的同時,也提升了對社區的責任感和歸屬感,提升了社區整體形象,增強社區凝聚力,讓社區成為一個更加和諧宜居的地方。至此,“口袋公園2.0版”正式竣工驗收。
口袋公園的建成為周邊環境帶來一抹亮色,也為居民閑暇時光增添了一個可以乘蔭納涼、“拍拍靚照”的去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花園內逐漸長出了雜草,地景綠植的無序瘋長,即影響了觀感,又影響休閑體驗。不少居民為雜草叢生、雜亂無序的的小花園感到惋惜,市民群眾的心聲傳到了街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近日,街道城運東區工作站委托利眾特保隊伍對清風園代為整修。夏日炎炎,幾位特保隊員在小花園內忙碌著,有的拿著大剪刀修剪樹枝,有的拿著鏟子清除雜草,有的則穿梭在花壇內不停撿拾生活垃圾,還有的張羅著大垃圾袋確保剪下的枯枝爛葉不落地……隊員們頂著大太陽,不懼炎熱,在小花園內辛勤勞作。特保隊長說:“只要是居民反映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想辦法解決。流點汗是小事,為老百姓做點事,才是大事!”
作為街道的第三方服務力量,利眾特保隊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以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己任,以實際行動,同心共創美麗家園。
從2月初實地考察,居民議事小花園方案落地;到6月份提質升級,“口袋花園2.0”正式建成;再到不久前花園維保,新貌煥新顏,無不體現著豫園街道針灸般的治理功夫。
近年來,豫園街道從聚焦可閱讀的建筑空間、可漫步的街道空間、可休憩的綠化空間三大城市空間特色入手,一體化推進“道路+”“公園+”“生活圈+”等工程的規劃、建設、管理,因地制宜地引導分散小微地塊的“原子化”有機更新,全方位運用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等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因勢利導、彰顯特色,實現公園綠地與體育、文化、藝術、 紅色資源等元素有機融合,打造高顏值市容和生態環境,奮力譜寫新時代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豫園善治篇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