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園區建設、品種優化、品牌打造、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持續用力,用心養好一只蟹——
昆山:全力做好大閘蟹產業發展大文章
秋風起,蟹腳癢。又到一年一度陽澄湖大閘蟹的開捕季。
9月22日一大早,邢金元便開始忙活起來,捕撈、篩選、暫養、捆扎、發貨等全流程操作駕輕就熟,一只只大閘蟹發往全國各地。作為江蘇三水古月(集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邢金元一直把大閘蟹的品質看得很重。
作為陽澄湖大閘蟹的重要產地,昆山巴城鎮正崛起一大批像邢金元一樣的蟹農,他們堅守并持續擦亮這塊金字招牌,從蟹苗培育投放、生態養殖、智能化監測,再到精心選蟹,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
巴城鎮獲評“中國陽澄湖蟹故鄉”,“陽澄湖蟹舫苑”被授牌“中國特色商業街”,“陽澄湖大閘蟹”獲得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諸多榮譽加身,凝聚起一股力量,彰顯出一種品質。
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深入挖掘陽澄湖大閘蟹特色農產品資源稟賦。近年來,昆山重點圍繞園區建設、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持續用力,推動大閘蟹產業集群建設,全力做好大閘蟹產業發展文章。
優品質,涌現一批新型養蟹能手
庫門打開,一股冷氣撲面而來。位于巴城鎮武城村的三水古月公司內,4個冷庫已經儲滿了與大閘蟹旅程相伴的保鮮瓶。另外一側,10余個暫養水池裝上了今年上市的首批大閘蟹,二三十名工人分工有序,有撈蟹的、有稱重的、有捆扎的、有包裝的,最后將包裝好的蟹盒推上塑封流水線,準備發向全國各地。“最高峰時要雇用100多名工人,每天最多發走5萬余斤螃蟹。”邢金元說。
堅持做好這只蟹,這是邢金元10余年來一直恪守的原則。為了保持大閘蟹品質的穩定性,邢金元一直自己培育蟹苗,養殖過程中,一律采用玉米、螺螄和野生小雜魚等優質飼料。2009年9月,邢金元的大閘蟹開始“觸網”爬向全國,他也逐步成為巴城鎮陽澄湖大閘蟹電商銷售達人。
不僅自己擁有160多畝陽澄湖圍網養殖水域,邢金元還主動為其他蟹農搭建銷售平臺。今年,他與多個直播平臺合作,請來6名“網紅”直播賣蟹。據邢金元估算,今年公司銷售額應該在6000萬元左右,較去年有一定增長。
陽澄湖大閘蟹到底好在哪兒?昆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任黎華表示,受益于陽澄湖水系水質,昆山地產陽澄湖大閘蟹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10多種有益氨基酸。研究顯示,陽澄湖大閘蟹鮮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具有獨特的組成比例,也因此造就其色、香、味三絕的內在品質。
蟹好,關鍵在人。昆山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把大閘蟹養殖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點內容。采用專家授課、啟動新型職業農民鄉土專家服務團“結對幫扶”行動,在大閘蟹產業領域遴選重點幫扶對象,實施精準技術“扶貧”,更好發揮大閘蟹養殖能手“傳幫帶”作用,將先進的水產養殖經驗、技術和理念傳授給幫扶對象,引導和扶持一批新型養蟹能手。
47歲的蟹農許玉鳳便是其中一員。作為巴城鎮響當當的養蟹專家,許玉鳳歷時兩年進修農村經營管理方面函授課程,取得大專文憑,并將所學知識及多年養蟹經驗向周邊養殖戶無償傳授。
建園區,現代化養殖蟹水“共生共榮”
大閘蟹開捕現場,巴城鎮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會長沈崗仔細查看打撈上來的一簍簍螃蟹,“今年螃蟹個大體肥,活力十足,預計產量超過去年。”他說。
好水出好蟹,水質是陽澄湖大閘蟹養殖最關鍵一環。
陽澄湖水系為軟水型水質,非常適合大閘蟹生長,尤其是豐富的鈣、鎂離子對大閘蟹的蛻殼、殼質的發生、殼質的色澤和硬度的形成極為有利。
在規范湖泊生態養殖行為的基礎上,自2012年起,昆山大力推進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建設,累計建設園區面積超5萬畝,“一鎮一策”開展池塘高標準改造,力爭2022年完成高標準池塘全覆蓋。昆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蘇衛新表示,通過開展標準化池塘改造,建設循環水工程,配套視頻安防和水質在線監測等智能化設備,實現大閘蟹養殖池塘的生態化、園區化和智能化改造。
同時,現代漁業園區養殖池塘進排水分離,并配套建設多級生態凈化濕地溝渠,開展水質在線監測,做到養殖尾水生態凈化、達標排放、循環利用。據蘇州大學監測,陽澄湖現代漁業產業園水體氨氮水平全面達到地表水Ⅲ類水標準,水體經凈化后總氮、總磷均符合太湖流域養殖尾水排放要求。
養蟹即養水。沈崗表示,好水不僅可以防止病害的發生,更能促進大閘蟹的健康生長。昆山地產大閘蟹以“蝦蟹生態混養”模式為主,種植水草、投放螺螄、搭配鰱鳙魚,確保水質長期保持良好狀態。
近年來,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座談會、沿海片區生態漁業現場觀摩會先后在昆山召開。今年,農業農村部還在昆山舉辦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集中研討活動,對昆山園區化建設及智能化管理給予充分肯定。
養出一只好蟹,離不開智力支持。去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昆山市聯合成立了陽澄湖大閘蟹產業研究院,集信息化中心、品質評價中心、科研中心、宣教基地于一體,開啟昆山探索推進大閘蟹產業迭代升級新篇。今年9月14日,巴城商會與昆山杜克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蟹”主題展開全面合作,通過“借腦引智”為巴城“蟹經濟”“蟹文化”的未來發展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嚴把關,加大抽檢進行全鏈條管理
目前,昆山共有大閘蟹經營戶近3000家,建有蟹舫苑、巴城湖餐飲區、漁家燈火、春秋水城、陽澄湖美食一條街等大閘蟹專業消費交易市場5個,擁有大閘蟹餐飲飯店1400家,從業人員近3萬。
如何嚴管產品品質,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昆山多部門聯合,加強大閘蟹從生產、銷售到市場端的全鏈條管理,加大監督抽檢力度。促進蟹產業全面發展,鞏固昆山“陽澄湖”品牌大閘蟹產業核心地位,繼續做好全國優質大閘蟹的“風向標”和“集散地”。
記者了解到,在大閘蟹上市前昆山農業部門就開展了多批次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工作,把好出塘第一關,保障食客們“舌尖上的安全”。目前,昆山共建有5家水產品質量安全快檢室,每年承擔地產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任務共計500批次。8至9月,5家快檢室共開展大閘蟹抽樣10次,抽檢樣品98批次。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維護大閘蟹市場交易秩序,規范大閘蟹經營主體經營行為,昆山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部門協作,堅持服務先行,扎實推進陽澄湖大閘蟹聯合整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從大閘蟹的商標使用、廣告發布、網絡銷售、質量抽檢、索證索票、明碼標價、投訴舉報處理等方面予以規范和提升。
“將陽澄湖大閘蟹整治工作納入市場監管重點工作,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昆山市市場監管局黨委委員郝剛介紹,昆山每年制定《昆山市大閘蟹市場經營監管實施方案》,明確總體目標、工作舉措和進度安排,將監測預警、規范監管和專項抽檢有機結合。同時,組織屬地分局入駐蟹市場逐戶上門,與大閘蟹經營戶簽訂大閘蟹誠信經營承諾書,進一步落實責任,提高守法經營意識。
農業信用體系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重要一環。為提升陽澄湖大閘蟹品牌美譽度,昆山積極構建信用體系,聯合高校、企業共同搭建了“昆山市地產陽澄湖大閘蟹信用管理平臺”,通過平臺系統化、全過程的信用體系建設和管理,規范了大閘蟹養殖生產行為,保障大閘蟹產品質量。
據了解,該信用體系從養殖戶基本信息、行業分級量化評價要素、監督抽檢信息、信用信息備案登記管理、社會責任履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7個維度41項評價打分。尤其是對生產過程中水質、用藥、投餌等漁事活動,進行重點測評。信用評價系統推動農業監管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遵守,構建以信用管理為核心的新型可追溯體系。(記者 朱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