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麥剛入倉,水稻插秧忙。眼下正是水稻插秧高峰期,連云港各地搶抓農時,緊鑼密鼓開展“機插秧”工作,為水稻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上午,記者在灌南縣三口鎮潘老莊村一家農場看到,農機手劉兆青熟練地操作著插秧機,擺放在機身前的水稻秧苗隨著插秧機前進的節奏,整整齊齊地“跳”進水田,所過之處,留下片片綠痕。農機負責人蘇芹說,下點小雨最好了,那個秧苗成活率也高,機手也舒服一點。
今年,灌南縣共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農機購置補貼,大大提升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同時,縣里安排農機維修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幫助機手調試維修保養設備,全縣機插秧率保持在90%以上,預計6月底可完成全部插秧工作。
農機手周華平說,像我們買這個插秧機,國家政策好現在,就是補貼這一塊也很大,就是我們插秧機機手在這一塊,每年多多少少也能掙一點,一個季度的話,就是說如果是跨區的話,我正常在8萬塊錢左右。
今年,連云港夏糧種植面積398萬畝,截至6月25日,已播種319萬畝,進度過八成,其中水稻栽播234萬畝。為了大力推廣機插秧,連云港啟動直播稻控減工作三年行動,聚集淮沭新河、薔薇河、燒香河等流域,實施全程跟蹤、及時預警、掛牌督辦,確保年內壓減直播稻種植30%。在全市范圍內提高機插秧補貼標準,同時發布《連云港市直播稻控減行動告知書》,引導各類主體主動放棄種植直播稻。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鼓勵發展訂單式育秧、代育代插、代耕代種、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
市農作物技術指導站站長胡曙鋆說到,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以上,建設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25個。深入實施“直播改機插”工程,穩步提升全省規模最大的東海水稻工廠化育秧中心輻射效應,集成推廣智能化、標準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術,打造東海縣“1+4”水稻工廠化育供秧體系,促進全市稻米產業轉型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