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晚風,漫步太湖水岸,美如詩畫的風景盡入眼簾;伴著夕陽,來到長江無錫段,水鳥紛飛,魚翔淺底,一派自在祥和的畫面……
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在生態保護方面,無錫始終走在前列。無論是朋友圈中日常刷屏的“無錫藍”“水晶天”,還是家門口外移步異景的綠化空間;無論是浩浩湯湯的長江水、碧波蕩漾的太湖水,還是清澈美麗的古運河、梁溪河,都是無錫長期以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
以“精細手筆”繪就幸福河湖的美好畫卷
(資料圖片)
河湖是一座城市的“靈氣”所在。有著“太湖明珠”美稱的無錫更是依湖而興、因水而美,河湖治理工作不僅關系著自然生態的秩序穩定,而且與無錫的城市形象以及百姓的幸福生活緊密相連。
近年來,無錫始終秉持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環保理念,以“久久為功”的信念,深入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無錫市深化美麗幸福河湖行動(2023-2025年)的實施意見》擘畫的無錫美麗幸福畫卷,正在全速推進。
作為太湖治理的“主戰場”,無錫通過十幾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再次讓這片水域碧波蕩漾、美如詩畫。今年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和北部湖區水質均達Ⅲ類標準,水質創近十年來最佳水平。
為了全面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去年起,無錫大力推進梁溪河綜合整治提升工程,通過疏林透河的手法,將沿河空間全面打開,把沿岸景觀和公共服務空間“串珠成鏈”,讓這條無錫最古老的自然河流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長江岸線是江陰得天獨厚的資源,無錫用心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全力守護一江清水,打好長江大保護生態保護仗,努力交出一份優異的“無錫答卷”。如今,長江無錫段水生態越來越好,水鳥紛飛,魚翔淺底,一派自在祥和的畫面。
用“綠色理念”扮靚家門口的開心樂園
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并不意味著要“大手筆”地開發土地、建設園林,也并非體現為耗費巨資盲目追求“四季有花”,其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實現由“造景”向“借景”的轉變,用“綠色”理念建設幸福空間。
“口袋公園”建設是無錫市打造宜居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其小而美的特點不僅節約了建設成本、土地資源,讓城市生態綠意盎然,而且能夠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城市中閑置的角落充分利用起來,開發出更多的功能,從而帶給市民們更加便利、新奇的休閑體驗。
家門口的綠色空間是無錫城市形象建設的一張“閃亮名片”,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符號象征。以“綠色”理念扮靚綠色空間體現了對生態資源的尊重和保護,也將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讓“低碳節能”成為文明生活的潮流風尚
地球上的生態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是每一個城市在建設發展中應當遵循的任務和使命。無錫作為在國內率先提出打造“零凈碳城市”的城市,多年來在倡導低碳理念、推動綠色轉型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實踐。
在企業綠色轉型方面,無錫全力推動能源消耗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制造流程數字化,多措并舉助力企業實現節能轉型。今年七月,無錫錫東新城“雙碳”先導區成功獲批江蘇首批“城鄉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先導區”。
在市民低碳出行方面,無錫堅持“前端”引導與“后端”服務相結合,一方面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市民的綠色出行更加便利。截至8月10日,無錫“市政充電”總充電量突破1億度,累計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447萬余次,累計減排二氧化碳量超過7.15萬噸,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綠色出行。
生態保護是一項造福當前、澤被長遠的偉大事業。首個全國生態日,不僅僅是針對生態、環保部門而言,更是屬于我們所有人的重要節日。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保護任重道遠,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絕不是少數人的事,而只有我們所有人以充分的“尊重”和足夠的“善意”對待自然,愛護環境,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定不止碧水藍天!
(來源:無錫博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