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南通如皋長江鎮聚焦大眾旅游消費新需求,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打造出一個集生態康養、度假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長青沙旅游度假區,積極構建多點開花、多產業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動“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放大文化和旅游綜合帶動作用。
(相關資料圖)
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龍游灣、長江藥用植物園兩個距離較近的景區人流量位列整個如皋市景區組合榜榜首;而龍游灣就游客接待人數高達4.8萬人次,僅次于如皋水繪園,在各景區中位居第二。
從無到有,美景“藏”不住
長江鎮擁有48公里的黃金長江岸線,從沿江公路一處道口駛向江堤路,南岸與長青沙島北岸間的夾江水道一片寧靜,兩岸水杉、意楊等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而多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江邊大大小小的碼頭、堆場、船舶企業等有上百家,到處是高高的吊機和亂搭亂建的工棚,想一睹長江風光特別困難,可謂是“臨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
守護一江碧水,涵養最美岸線。為了讓長江重現“江面有魚跳、天上見飛鳥”的昔日芳華,長江鎮抓緊“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政策從未松懈,2017年開始集中力量攻堅,花了3年多的時間,花費3個多億,拆除33家沿江非法碼頭,關閉退出22家沿江化工企業,生態補償1900余畝,復墾復綠800余畝;高效完成長江水域退捕、入江排口整治、沿江農戶污水治理工作;高標準建成生態修復示范基地、水上綠色服務區、龍游灣生態緩沖區。
從無中生有,到有中生優,長江鎮正以龍游灣沿江生態景觀帶為主線,著力在生態環境保護、全域旅游開發、美麗鄉村創建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綠色轉型,著力推動鄉村振興,把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讓人過得好、把人留得住”的美好生活建設優勢。
由點及面,場景“活”起來
長江鎮以現有景區為核心,結合鄉村振興延伸拓展周邊社區農產品采摘、觀光精品旅游項目,先后圍繞長青沙西瓜、空中草莓、江蒲大米、稻田蟹、鐵皮石斛、白皮松等農特產品,打造出一系列的農旅融合發展品牌,為四方游客帶去沉浸式的鄉村田園生活體驗。
政府“搭臺”,農文旅來“唱戲”。步步有景、處處成畫、樣樣入心中,長江鎮依托長江的滋養,開挖出的股股農文旅融合發展“清泉”,打造了金島生態園、藥用植物園、水木春秋民宿(在建)等多個度假區,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全域旅游為引領、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特色的旅游發展新路徑,用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擊鼓傳花,身影“跑”不停
以農文旅為發展“引子”,點燃鄉村振興“強引擎”。如今,長江鎮結合范蠡西施、妙善故里等歷史典故,依托車馬湖、郭園觀音凈院等景點,著力打造“長江一日游”;積極舉辦各類活動,先后舉辦江島風情街啤酒節,承辦市風箏節、南通市級健身球操、江蘇省老年氣排球等賽事,目前正致力將長青沙度假區打造成省級度假區,成為沿江沿海核心旅游區和對內連接江南江北、對外連接世界各地的重要旅游集散節點,全力打響“萬里長江、只此一鎮”的品牌。
初夏時節,約上三五好友,來長江果園里采摘枇杷,暢快品嘗地道正宗的“長青沙”西瓜,盡享這滿口脆嫩、唇齒香甜;再帶上孩子在長江藥用植物園感受滿園盡綠;在金島生態園放飛風箏,共享這難得的親子時光;傍晚漫步龍游灣生態廊道,欣賞壯麗無邊的長江景觀帶……
未來,如皋市長江鎮將持續在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拓寬長江鎮旅游產業鏈的發展維度,回應游客對“詩和遠方”的追求,盡享鄉村好風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