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聽取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今年省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議933件,其中交由省政府辦理855件。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571件,列入計劃擬逐步解決的204件,因條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無法解決或者留作參考的80件。代表對辦理結果表示滿意。
代表們今年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建議246件,與廣東省工作大局高度契合。廣東省政府各單位認真研究并充分采納,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廣東加快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目前,贛深高鐵完成全線試運行,廣湛、廣汕等高鐵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深江、深汕鐵路全線初步設計正加快報批,珠肇高鐵高明至肇慶東段、廣佛環線城際佛山西至廣州北等項目完成可研審查。廣清城際廣州白云至廣州北段、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深惠城際大鵬支線可研已批復。廣東還推動大灣區城際鐵路一體化發展,推進大灣區城際鐵路投資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分別由廣州、深圳牽頭推進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城際鐵路投資建設。
廣東聚焦“強核工程”,大力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努力構建廣東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發展第三極。支持龍頭企業建設重點行業工業軟件技術攻關基地,著力突破工業軟件“卡脖子”問題。“十四五”期間省財政計劃安排約500億元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
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東印發實施深圳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基本完成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等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動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態系統、鵬城云腦Ⅲ等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
此外,大灣區職業資格互認取得進展,累計402名港澳醫師通過認定獲得內地醫師資格證,589名港澳導游領隊取得橫琴專用導游證。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建設完成前期規劃設計,編制完成2021年大灣區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需求書,廣州、深圳、東莞等市設立外籍和港澳臺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深圳市發布《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行)》。(記者 姚嘉莉)